一.加载

浏览器的五个常驻线程:

  1. 浏览器 GUI 渲染线程

  2. javascript 引擎线程

  3. 浏览器定时器触发线程( setTimeout,setInterval )

  4. 浏览器事件触发线程

  5. 浏览器 http 异步请求

当js引擎线程(第二个)进行时,会挂起其他一切线程,这个时候3、4、5这三类线程也会产生不同的异步事件,由于 javascript引擎线程为单线程,所以代码都是先压到队列,采用先进先出的方式运行,事件处理函数,timer函数也会压在队列中,不断的从队头取出事件,这就叫:javascript-event-loop。简单点说应该是当在进行第二线程的时候,1,3,4,5都会挂起,比如这时候触发click事件,即使先前JS已经加载完成,click事件会压在队列里,这里也要先完成第二线程才会执行click事件。

加载顺序:http://www.cnblogs.com/web-easy/p/5067680.html

二、渲染

渲染引擎的职责,就是负责把从服务器返回HTML,XML或者images等资源渲染并展现给用户。

常用的渲染引擎有:webkit ( chrome, safari, opera ) 和 gecko ( firefox )。

基本的渲染过程:

  1. 渲染引擎首先会解析 HTML 文档,转化为 DOM 树。

  2. 解析 CSS 的样式,渲染出另外一棵用于渲染 DOM 树的 render-tree ,render-tree 中包含有 css 中的颜色,属性等。

  3. 对 render-tree 中的每个节点进行布局,确定其在屏幕上的位置。

  4. 遍历渲染树,将每一个节点绘制出来。

webkit 的渲染流程:

gecko 的渲染流程:

通过上图可以看出,webkit 与 gecko 最大的区别就是渲染样式的时间。

webkit 中,解析 HTML 与 CSS 样式是同时发生的。

而 gecko 中 HTML 解析出 content-sink ( DOM树搭建前的 pre-model ) 之后,按照 pre-model 来解析样式。

关于 content-sink

样式计算优先级:

  1. 浏览器默认样式

  2. 用户个性化浏览器设置

  3. HTML 开发者定义的一般样式

  4. 开发者定义的 !important 样式

  5. 用户个性浏览器设置的 !important 样式

更详细的:

通用选择器(*)>元素(类型)选择器>类选择器>属性选择器>伪类>ID 选择器>内联样式

count 1 if the declaration is from is a ‘style’ attribute rather than a rule with a selector, 0 otherwise (= a)

count the number of ID attributes in the selector (= b)

count the number of other attributes and pseudo-classes in the selector (= c)

count the number of element names and pseudo-elements in the selector (= d)

举例说明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* {} /* a=0 b=0 c=0 d=0 -> specificity = 0,0,0,0 */
li {} /* a=0 b=0 c=0 d=1 -> specificity = 0,0,0,1 */
li:first-line {} /* a=0 b=0 c=0 d=2 -> specificity = 0,0,0,2 */
ul li {} /* a=0 b=0 c=0 d=2 -> specificity = 0,0,0,2 */
ul ol+li {} /* a=0 b=0 c=0 d=3 -> specificity = 0,0,0,3 */
h1 + *[rel=up]{} /* a=0 b=0 c=1 d=1 -> specificity = 0,0,1,1 */
ul ol li.red {} /* a=0 b=0 c=1 d=3 -> specificity = 0,0,1,3 */
li.red.level {} /* a=0 b=0 c=2 d=1 -> specificity = 0,0,2,1 */
#x34y {} /* a=0 b=1 c=0 d=0 -> specificity = 0,1,0,0 */
style="" /* a=1 b=0 c=0 d=0 -> specificity = 1,0,0,0 */

上面确定了renderer的样式规则后,然后就是重要的显示因素布局了。当renderer构造出来并添加到render树上之后,它并没有位置跟大小信息,为它确定这些信息的过程,我们就称之为布局。HTML采用了一种流式布局的布局模型,从上到下,从左到右顺序布局,布局的起点是从render树的根节点开始的,对应dom树的document节点,其初始位置为0,0,详细的布局过程为: 每个renderer的宽度由父节点的renderer确定。 父节点遍历子节点,确定子节点的位置(x,y),调用子节点的layout方法确定其高度。 父节点根据子节点的height,margin,padding确定自身的自身的高度。

为了避免因为局部小范围的DOM修改或者样式改变引起整个页面整体的布局重新构造,浏览器采用了一种dirty bit system的技术,使其尽可能的只改变元素本身或者包含的子元素的布局。当然有些情况无可避免的要重新构造整个页面的布局,如适合于整体的样式的改变影响了所有renderer,如body{font-size:111px} 字体大小发生了改变,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浏览器窗口进行了调整,resize。

参考:

https://developer.mozilla.org/zh-CN/docs/Web/CSS/Specificity

http://www.cnblogs.com/xugang/archive/2010/09/24/1833760.html